国内“嫌弃”的月饼,在国外成了顶流

日期:2025-10-08 18:43:20 / 人气:18


丹桂飘香季,月满中秋时。2025的国庆假期,在中秋节的双重buff加持下,居民的消费热情被彻底激活,各大商圈人满为患。然而,本应占据C位的月饼却显得格外落寞。
近年来,几乎每逢中秋,“月饼卖不动”的话题总会抢先上热搜。其实,这一现象的背后,早已埋下了时代的注脚:随着当代年轻人养生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理性化趋向,月饼作为中秋文化载体的功能注定被逐渐淡化。
在刚刚过去的9月,国内某权威机构基于往年的消费数据提前预测,今年中秋前夕月饼销售额将同比下滑约45.17%,礼盒销量下降49.04%。
不过,有趣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当月饼在本土市场陷入沉寂时,海外市场却掀起了一股“月饼消费热”。月饼,这款诞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传统节令食品,正在异国他乡焕发新的商机。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盛唐时期,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随着遣唐使的船只东渡,将赏月的风雅也带到了日本。千年之后,这份中秋情结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绵延生长。日本的中秋节被称为“栗名月”,在这一天,各家主妇会端出提前准备的“月见团子”——其制作工艺与中国月饼异曲同工:将栗子、绿豆、芋头、绿茶、莲蓉等馅料包裹在糯米皮中,造型可爱,晶莹剔透,甜而不腻。这些充满和风美学的团子,不仅是传统节令食品,更成为日本年轻人在TikTok上分享的热门话题,吸引着全球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
清朝中后期,随着海外贸易日渐兴盛,东南沿海的居民纷纷扬帆出海、谋生异域。于是,月饼这一承载着乡愁的传统食品,也随之远渡重洋,成为文化传承的味觉信使,在异国的土地上悄然生根。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既延续了中国月饼的制作精髓,又发展出独特的地方风情。当地月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近似中国苏式月饼的烤制月饼,酥皮香脆;另一类则是用白色糯米制成的软皮月饼,内馅丰富多样,如芋头、咸蛋黄、绿豆等,口感绵密、层次分明,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也成功打入欧美、新加坡等国际市场,以独特风味征服了海外食客。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马来西亚,月饼的口味更显包容与创新。除了延续莲蓉、五仁等经典风味,当地也涌现出许多别具特色的新品。例如,以榴莲为馅的冰皮月饼香气浓郁,成为热带风情的代表;还有融合本地食材的“斑斓叶红豆沙”月饼、椰丝芋香月饼等,尽显南洋韵味。更有趣的是,一些品牌将茶文化融入月饼,推出伯爵茶、樱花茶等茶香口味,甚至推出含酒精的“成人风味”月饼,为传统节令食品增添了现代创意与惊喜。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