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音乐节:热闹背后的成长阵痛与破局之路
日期:2025-10-08 18:44:45 / 人气:21

2025年国庆,音乐节再度火爆,据不完全统计,超30场音乐节在此期间举行。然而,在这热闹景象背后,乱象与争议不断发酵,流量艺人对音乐节产生了深远影响,行业也面临着诸多尚未破局的成长阵痛。
夜排乱象:粉丝的热情与无奈
夜排现象普遍且愈演愈烈
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在音乐节开场前便到场外排队守候,甚至通宵停留,这种现象被称为“夜排”,且愈演愈烈。部分粉丝会提前一周夜排,为半小时的追星时刻上演“持久战”。10月1日南京咪豆音乐节,嘉宾有薛之谦、单依纯等当红艺人,部分乐迷早在9月25日就扛着帐篷赶到场地,冒雨开启夜排;10月2日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宝鸡银杏音乐节,以及10月5日泸州音乐节场地外,都能看到提前一周来占位的粉丝,帐篷连成的队伍成了音乐节场外的“特殊存在”。
主办方禁止收效微,粉丝有自保技巧
面对夜排无规则、无组织、无保障的乱象,多场音乐节发声倡导禁止,但效果不佳。部分音乐节主办方形成了默认的夜排运转机制,如允许粉丝在指定区域搭建帐篷,按“先来后到”规则排队,后续还会开放专属夜排区,核验门票与身份证,协助迁移帐篷等。粉丝也总结出一些自保技巧,如拍摄露脸视频记录排队信息、与前后帐篷粉丝相互认证等。此外,还衍生出“代排”“代跑”生意,过安检后离舞台远还有对应服务。
流量艺人:带来机遇与乱象
流量艺人成“带票主力”
如今音乐节阵容改变,众多演员跨界加盟,流量艺人成为音乐节的重要支撑。某音乐节合作主办方负责人陈深坦言,只请普通艺人的音乐节票往往卖不动,很可能被取消,现在都得靠“带票艺人”撑场,而这些“带票艺人”大多是流量艺人。粉丝为近距离观看艺人表演,只能提前到场,夜排现象愈发普遍。
艺人坐地起价与超售问题
10月2日,枣林湾音乐节发布声明称某艺人坐地起价,引发大面积猜测与讨伐。舆论将矛头指向流量艺人与粉丝狂热,但症结不止于此。主办方为盈利依赖流量艺人“带票”,其出场费推高运营成本,不用流量艺人门票又易滞销。同时,主办方超卖V票导致场地“超载”,为抢前排,粉丝不得不卷“排队”。部分音乐节主办方默许夜排,但也有主办方和艺人呼吁禁止却收效不佳,粉丝将矛头指向主办方超卖VIP区票。此外,音乐节还存在超售、超载、高价票贬值等乱象。
盈利难题:成本高企与收益困境
票价上涨但主办方难赚钱
2020年前后,音乐节门票虽已出现四五百元档位,但一百多元亲民票价仍是主流。然而到2025年,同场次普通区全价单日票和最高档位票价涨幅显著。但绝大部分音乐节都不赚钱,行业里80%的音乐节亏损,只有少数头部厂牌能实现盈利,利润空间在20% - 30%。一场大型音乐节成本高昂,头部厂牌成本要4500万到4800万,中部厂牌也得3000万到3600万,工作人员数量多,场地租赁、安保运维等开支大。
艺人秀费与成本上涨
艺人秀费是音乐节成本的大头,普遍占成本的70%左右,一个顶流30分钟出场费能到400万以上,最贵的甚至可达800万。且成本还在不断上涨,阵容、IP、舞美、安全、运维等每个环节花费都在增加。为摊薄成本、提升“性价比”,主办方只能增加音乐节容纳人数,导致场地租赁、安保运维等开支更高。此外,艺人通告费“非理性竞价”也让情况恶化,部分投资方为抢占资源提升通告费,导致阵容开支推高。艺人临时坐地起价也成为行业痛点,且这类乱象大多难以公开追责,让坐地起价现象更难遏制。
行业探索:破局之路在何方
地方音乐节的成功尝试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问题,但部分音乐节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鄂州银河左岸音乐节凭借细致的保障和贴心的服务,让乐迷印象深刻。地方政府和居民共同参与,为夜排粉丝免费提供早餐、夜宵等服务,周边居民主动开放住宿,音乐节成为外界认识鄂州的一扇窗口,带动了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消费。
未来发展方向
音乐节不只是舞台上的三天热闹,更是城市长期能量的释放。对行业而言,未来如果能跳出“唯价格论”,让艺人薪酬回归合理体系、行业重拾良性竞争,就能在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尽管眼下存在泡沫,但随着音乐节场地向低线城市下沉,这种“文化 + 经济”的方式为音乐节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中方密集反制美国背后:日媒解析...10-13
- 14岁女生跳楼身亡索赔案:责任边...10-13
- 中国半导体龙头资产冻结,A股半...10-13
- 金龟子女儿二胎流产后直播引争议...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