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91 助手停服看万亿烘焙市场的 “生存法则”
日期:2025-09-09 14:18:27 / 人气:9
前几天刷到 91 助手即将全面停服的新闻时,不少人都发出了 “它居然还在” 的感慨。这个曾被百度以 19 亿美金天价收购、与豌豆荚、PP 助手并称 “装机三巨头” 的应用,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时代的淘汰。9 月 27 日,它将正式谢幕,所有数据永久删除,成为移动互联网早期发展的一枚 “标本”。
回望 91 助手的兴衰,从万人追捧到悄然退场,其背后折射出的行业规律,恰恰能为正处在 “内卷漩涡” 中的烘焙行业提供镜鉴。当我们追问 “91 助手为什么凉了” 与 “烘焙行业怎么做出真品牌” 时,会发现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行业,却共享着相似的生存逻辑。
一、91 助手的 “生死局”:生于混沌,死于秩序
91 助手的崛起与衰落,堪称移动互联网早期 “寄生型产品” 的典型样本。它的故事,要从智能手机生态的 “蛮荒时代” 说起。
(一)崛起:踩中生态痛点的 “刚需补丁”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问世后,封闭的 iOS 系统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 换铃声需依赖难用的 iTunes,第三方输入法无法安装,付费软件更是让习惯了 PC 端免费模式的用户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安卓系统虽开放,但 Google Play 在国内 “水土不服”,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尚未成型,第三方应用鱼龙混杂,用户下载正规 App 成了难题。
就在这时,91 助手横空出世。它最初是 iPhone 用户熊俊为解决 iTunes 痛点开发的工具,后来被网龙收购后升级迭代,既能帮 iOS 用户越狱、免费安装付费软件,又能为安卓用户提供经过筛选的应用库,顺带解决文件管理、应用更新等问题。一边打破苹果的封闭壁垒,一边梳理安卓的混乱生态,91 助手精准踩中了时代痛点,迅速成为 “装机必备”。2012 年,其用户量突破 1.27 亿,应用下载量超 100 亿次,成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平台之一。
(二)衰落:宿主进化后的 “必然淘汰”
2013 年百度以 19 亿美金收购 91 无线时,曾被视为抢占移动入口的 “神操作”。但短短几年后,91 助手便走向下坡路,核心原因在于它的 “寄生属性”—— 它的存在依赖于智能手机生态的不完善,一旦宿主完成进化,“补丁” 便失去了存在价值。
一方面,iOS 系统不断优化,逐步开放第三方功能,文件管理、云端同步等需求被原生系统满足,越狱的必要性越来越低;版权保护力度加大,免费共享付费软件的路径被堵死,iOS 用户对第三方助手的需求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安卓手机厂商终于意识到 “应用分发” 的价值。2014 年,OPPO、vivo、小米等组成 “硬核联盟”,统一 SDK 接入标准,将应用分发的主导权从第三方手中夺回。2015 年,硬核联盟官方应用商店的用户打开率已达 67%,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流量源头被彻底掐断。
更致命的是,被百度收购后,91 助手的资源不断向百度手机助手倾斜,业务被拆分、定位被模糊,最终在生态迭代与内部资源稀释的双重打击下走向停服。正如行业评价所言:“91 助手生于混沌,死于秩序”,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却没能在时代变迁中找到新的生存根基。
二、烘焙行业的 “相似困境”:正在重复的 “91 式陷阱”
91 助手的兴衰,与当下烘焙行业的内卷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烘焙品牌正扮演着当年 “第三方应用助手” 的角色 —— 依赖行业的 “混沌期” 红利生存,却缺乏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一)“江西帮式扩张”:踩中流量红利,却难建品牌壁垒
91 助手的成功,本质是抓住了 “生态不完善” 的流量红利;而烘焙行业的 “江西帮”,则是抓住了 “渠道红利” 与 “单品红利”。江西帮的 “营销三板斧”—— 敢拿铺、重渠道、性价比高,完美适配了早期烘焙市场的需求:消费者对烘焙产品的认知有限,更看重 “便利” 与 “便宜”,只要占据核心商圈、推出爆款单品,就能快速打开市场。
于是,桃酥流行时集体卖桃酥,红枣糕走红时扎堆做红枣糕,靠着 “追趋势 + 铺渠道” 的模式,江西帮旗下的鲍师傅、泸溪河等品牌迅速扩张。但这种模式与 91 助手的 “补丁逻辑” 如出一辙:依赖行业的 “信息不对称” 与 “渠道空白”,却没有建立起品牌的独特价值。当越来越多玩家涌入,渠道红利见顶、单品极易被抄袭,“价格战” 便成了唯一的竞争手段,最终陷入 “开店 - 闭店 - 再开店” 的恶性循环。
(二)“分散化困局”:门槛低导致的 “生态混乱”
91 助手的崛起,源于安卓生态的 “过度开放”;而烘焙行业的分散化,則源于 “低门槛” 带来的 “生态混乱”。一团面、一把糖、一个烤箱就能开起街边小店,导致市场上品牌鱼龙混杂,地域性品牌 “占地为王”,却难以形成全国性巨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烘焙零售市场规模达 6110.7 亿元,但 CR5(行业前 5 名市场份额)不足 10%,而美国、日本的烘焙行业 CR5 分别达 45%、38%。
这种分散化格局,与当年第三方应用商店 “遍地开花” 的场景高度相似。品牌们忙于抢占本地市场、复制爆款单品,却忽视了品牌建设的核心 —— 给消费者一个 “非你不可” 的理由。就像用户当年选择 91 助手只是因为 “刚需” 而非 “认可”,如今消费者选择烘焙品牌往往只是因为 “顺路” 或 “便宜”,一旦有更便利、更便宜的选择出现,就会立刻转移。
(三)“外资退场与新玩家涌入”:正在收紧的 “生存空间”
91 助手的衰落,伴随着手机厂商对生态控制权的回收;而烘焙行业的格局变化,也意味着 “混沌期” 正在结束。曾经占据高端市场的外资品牌如多乐之日、巴黎贝甜等节节败退,本土品牌加速上行,但与此同时,茶饮、酒店、商超等跨界玩家纷纷入局 —— 茶颜悦色开 “茶颜饼坊”,海底捞做 “拾㧚耍”,吴裕泰试水咖啡面包店。
这些新玩家就像当年的 “硬核联盟”,正在分割市场份额;而下沉市场中主打 “9.9 元全场任选” 的性价比品牌,則进一步挤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当行业从 “野蛮生长” 转向 “有序竞争”,那些依赖 “红利” 而非 “实力” 的品牌,很可能成为下一个 “91 助手”。
三、破局之道:从 “补丁型品牌” 到 “生态型品牌”
91 助手的教训告诉我们:依赖行业痛点生存的 “补丁型产品”,终将被完善的生态淘汰。烘焙行业要想打造出 “茅台级” 的长青品牌,必须跳出 “江西帮式” 的流量思维,从 “补丁型品牌” 升级为 “生态型品牌”—— 不再依赖外部红利,而是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跳出 “单品依赖”:从 “卖产品” 到 “卖价值”
91 助手的致命缺陷是 “没有不可替代性”,而很多烘焙品牌正陷入 “单品依赖症”—— 一款桃酥、一块麻薯支撑起整个品牌,一旦单品过气,品牌便岌岌可危。要打破这种困境,必须从 “单品思维” 转向 “价值思维”,就像好利来打造 “黑天鹅” 子品牌那样,通过 “产品 + 情感 + 场景” 的组合,赋予品牌独特价值。
例如,针对高端市场,可以强调 “食材溯源” 与 “工艺传承”,如选用日本进口面粉、非遗烘焙技艺,打造 “送礼有面” 的高端形象;针对年轻市场,可以结合 “健康” 与 “社交” 需求,推出低糖、低脂的 “轻烘焙” 产品,并设计高颜值包装,适配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传播;针对家庭市场,则可以推出 “亲子烘焙套装”,让产品从 “食用品” 变成 “体验品”。只有让品牌承载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才能摆脱 “单品过气即品牌衰落” 的宿命。
(二)打破 “地域限制”:从 “渠道驱动” 到 “供应链驱动”
91 助手被手机厂商击败,本质是 “渠道控制权” 的丧失;而烘焙品牌难以做大,核心是 “供应链瓶颈” 的制约。超短保产品的特性,导致传统烘焙品牌受限于配送半径,只能 “占地为王”。要打破地域限制,必须像特斯拉构建 “超级工厂” 那样,通过供应链升级重塑行业格局。
冷冻面团技术的成熟,为烘焙品牌的规模化扩张提供了可能。通过建立中央工厂生产冷冻面团,再配送到各门店进行现烤,既能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又能大幅降低门店的技术门槛与运营成本。例如,泸溪河已在全国布局多个中央工厂,通过 “中央工厂 + 前置仓” 的模式,将配送半径从 30 公里扩大到 100 公里以上,为全国性扩张奠定基础。此外,预制烘焙、冷链物流的升级,也能进一步突破 “规模、品质、产能” 的不可能三角,让品牌从 “地域诸侯” 成长为 “全国巨头”。
(三)摆脱 “流量依赖”:从 “营销三板斧” 到 “品牌心智占领”
91 助手被百度收购后,因资源被稀释而衰落,这警示烘焙品牌:依赖外部流量或单一营销手段,终究是 “空中楼阁”。真正的品牌,必须像优衣库占据 “性价比基本款” 心智那样,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清晰、稳定的认知。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 “生态位”—— 不是 “我卖什么”,而是 “我为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针对上班族,可以定位 “便捷早餐专家”,推出即拿即走的三明治、饭团搭配咖啡;针对健身人群,可以定位 “高蛋白烘焙首选”,主打鸡胸肉面包、蛋白曲奇;针对老年人,则可以定位 “传统点心传承者”,复刻桃酥、糕团等经典产品。其次,要强化 “品牌信息量”,通过创始人故事、工艺细节、用户互动等方式,让品牌从 “一个名字” 变成 “一个有温度的符号”。就像胖东来通过 “极致服务” 打动消费者,烘焙品牌也可以通过 “现烤透明厨房”“食材试吃体验”“售后无忧承诺” 等细节,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四)拥抱 “生态协同”:从 “单打独斗” 到 “跨界共生”
91 助手的失败,在于没能适应 “生态协同” 的趋势;而烘焙行业的未来,在于构建 “跨界共生” 的新生态。就像特斯拉将电动车与自动驾驶、能源存储结合,烘焙品牌也可以跳出 “烘焙店” 的单一形态,与其他行业联动,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例如,与茶饮品牌联名,推出 “面包 + 奶茶” 的套餐,共享客群与渠道;与书店、咖啡馆合作,打造 “烘焙 + 阅读” 的复合空间,提升用户停留时间;与健身房、瑜伽馆合作,推出 “健康烘焙定制餐”,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此外,还可以借鉴 “硬核联盟” 的思路,同区域的中小型烘焙品牌可以联合起来,共建中央工厂、共享供应链资源,形成 “抱团取暖” 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从 “时代红利” 到 “品牌长青”
91 助手的停服,是移动互联网从 “混沌” 走向 “秩序” 的必然结果;而烘焙行业的 “内卷”,则是行业升级的 “阵痛”。当年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们,因为没能跳出 “补丁思维” 而被淘汰;如今的烘焙品牌,若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摆脱 “流量依赖” 与 “单品依赖”,从 “赚快钱” 转向 “做品牌”。
万亿烘焙市场,从不缺产品,缺的是像 “茅台” 那样能穿越周期的品牌 —— 它们不依赖时代红利,而是通过价值创造、供应链升级、心智占领,成为消费者心中的 “必然选择”。当越来越多烘焙品牌跳出 “江西帮式” 的扩张逻辑,真正沉下心来打磨品牌,这个行业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 “茅台时刻”。
就像 91 助手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没有永远的 “刚需”,只有永恒的 “进化”。烘焙品牌的终极竞争,从来不是价格与渠道的竞争,而是价值与生态的竞争。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适合与异性共赏的高分电影推荐09-13
- 跑马拉松会增加癌症风险吗?客观...09-13
- 金钟国婚礼:低调保密却藏浪漫,...09-13
- TVB清纯小花新剧角色引关注!...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