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年轻人正自我确诊为“低精力鼠鼠”:现象背后的社会与心理剖析

日期:2025-08-26 12:05:58 / 人气:5



在社交媒体上,“低能量老鼠人”这一自嘲标签正被越来越多青年使用,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描绘着自己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在社会环境下的复杂心态。

一、“低能量老鼠人”:自嘲背后的生活写照

(一)自嘲式的生活描述

越来越多的青年自称“低能量老鼠人”,他们自嘲生活在下水道,吃垃圾食品,疲倦地流亡,殚精竭虑地活着。日常生活中,他们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没力气出门或运动,日均步数个位数,还有洗澡拖延症。休息天只愿呆在床上玩手机,对未读消息感到不耐烦,看到“96岁高能量老奶的一天”这类帖子会生理性不适,恋爱中也常被认为迟钝、慢半拍。

(二)“鼠鼠”亚文化的聚集与特点

研究者朱晨发现,“鼠鼠”亚文化最初主要聚集在“孙笑川吧”,用户超400万,发帖量1亿多。与“逆袭屌丝”不同,自嘲为鼠鼠的人不仅有底层青年,还遍布985高校贴吧,包括背负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和因家庭破产断供的留学生。他们在生活中遭遇诸多欺骗,但仍虚心求教、踏实肯干,面对生活的挫折,常认为自己像那只放弃抵抗沉入桶底的老鼠,没什么精力和运气,对生活结局早有预料。

二、“低能量老鼠人”流行的原因

(一)高度不确定社会中的“低能耗生存”

1. 液态现代性下的社会变化:鲍曼的“液态现代性”理论指出,现代社会万事万物高速变化和流动,曾经被视为“固定锚点”的工作、家庭、爱情、友谊等都不复存在,通向成功的经验也不断失效,人们一生可能换15份工作、搬20次家,培养的性格也需随公司要求不断改变。
2. 焦虑与“最低能耗运行”模式:在高度不确定的社会中,焦虑和抑郁显著增加,人们为自我保全,启动“最低能耗运行”模式。失业、断供、阶级滑落等问题让人们不再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忠诚,年轻人对恋爱关系也更加谨慎,不愿让渡自我和未来的选择,宁愿与chatbot交流以获得稳定的情绪价值。长期规划的失效也导致人们倾向于回避承诺,选择躲起来远离社会喧嚣,达到内心安宁。

(二)社会比较与消费主义的影响

1. “活人感”的文化压力:鼠鼠们自嘲为低精力老鼠人也是社会比较的结果。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生命力、活人感的“相似模版”,消费主义引导人们在消费行为上构筑理想自我,将“状态好”“有生命力”拆解为健美身体、迪香式微笑、妆发穿搭等要素,营造出一种“更值得拥有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觉得自己必须成为那样才能逃离现状。
2. “活人感”标准的抬高:消费主义将“正常”的标准抬高到让人精疲力尽的程度,女性长期以来就面临这种规训,不化妆、不擦口红等会被认为不正常。鼠鼠们能本能地嗅到这种诈骗的味道,对成为“高能量老奶”这种被定义的“活人感”并不认同。

三、对“低能量老鼠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保护精力,允许低能耗运行

朋友B在搬家时因小事崩溃,咨询师提醒她可能是把事情想得太大,对自己要求过高加速了“自我对自我的压迫”。“低能量老鼠”可能是消费主义的诈骗,也可能是完美主义的结果。人们应认识到自己可能忘记了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合理保存精力,避免过度消耗。

(二)反思恢复精力的方法

网络上常见的“出门运动、补充维生素”等建议,在个体困境未得到精确阐释和理解之前是无效的。鲍曼认为保持思考、创造和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有用。从个人经验看,打破循环需要制造“暂停感”,福克纳的小说提供了视角转换和自我对话的灵感,促使人们思考为何无法开始和停止,抵抗的是什么。

(三)最大化过好每一天

鲁豫的访谈对象提到“过好今天”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张春和主持人易立竞都分享过在困境中先做好小事、过好当下的经验。人们往往能说出困境中“体面”的部分,却难以开口提及“下水道”的一面,而能够共情年轻人困境的声音太少。年轻人应根据自己现有的精力,只做与之匹配的事,逐步恢复状态。

“低能量老鼠人”这一现象是当代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年轻人的困境,理解他们的心态,同时也促使年轻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