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荒诞的世界对抗

日期:2025-11-23 16:21:31 / 人气:9


在当下这个充满荒诞感的世界里,美国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对托马斯·品钦小说《葡萄园》的改编之作《一战再战》,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叙事,展现了对荒诞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抗。

改编:打破常规,重构故事

改编理念

PTA作为品钦的铁杆粉丝,在改编《葡萄园》时秉持着“加倍粗暴”的理念。他认为改编不能下手太温柔,只有这样才能改好。这种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从表层的片名、人物名字与肤色、时代背景,到深层的情节架构,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具体改编

 • 片名与时代背景:片名从“葡萄园”改为“一战再战”,前者关注场域、氛围和调性,后者强调事件和行动。电影时代背景模糊,难以与真实历史一一对应,两个时间段相隔16年,以手机是否普及使用为区分,可理解为1990年代到当下。

 • 人物与情节:人物名字与肤色改变,如弗瑞尼茜成了黑人女性帕菲迪亚等。情节上,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沉湎的1960年代元素,构建成上接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传统,下承当下移民冲突、种族矛盾、性别政治的浓缩左翼阵营。电影中呈现的美墨边境移民遣送营地、性解放姿态和爆炸恐怖袭击等场景,让观众置身于既熟悉又陌生的时空。

核心结构:挖掘内核,深化主题

内核选取

PTA借鉴《葡萄园》中“一位退隐山林的前革命者与他的女儿相依为命,过去的阴影卷土重来,还有离开的母亲形象”这一有力量且延展空间丰富的结构。在《一战再战》中,他让这个结构更有力,每一笔都清晰、坚决。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 父亲形象:父亲因组织被爱人出卖,自身孱弱虚无暴露,加上酒精、毒品和时间的影响而颓废。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展现其心理,电影里这种情绪和心理底层逻辑渗透在演员迪卡普里奥的举手投足间。

 • 母亲形象:母亲因与极右人物洛克乔极度扭曲的性关系以及被捕后的背叛而离去。

 • 情感深化:电影中通过上校洛克乔为效忠极右组织,发现薇拉可能是自己女儿这一情节,引发癫狂喜剧性场景,如“滴血认亲”和连环追车。这一系列情节不仅嘲讽了极左与极右势力,也揭示了美国现状和未来的问题。同时,电影中追车戏里人物对“现在是几点”的追问,暗示了人们被时代甩下、悖时落伍的困境。

荒诞世界:符号困境与人性坚守

荒诞世界的呈现

电影中的人们困在密码、符号、标签和身份里。全球化幻象破碎,人们面对过度编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茧房比广场安全,孤立主义比世界大同安全,撕裂比融合有效,极端口号比中庸之道有效,对上暗号比采取行动重要,血统纯度比天伦与人性重要。

温情与希望的展现

 • 隐伏的温情:《一战再战》中隐伏着与小说一脉相承的温情与希望,品钦的小说可能蕴含着社区、个性和家庭作为制衡力量的暗示,PTA将这股力量具象为墨西哥移民瑟吉奥。

 • 人性的坚守:瑟吉奥在鲍勃陷入窘境时拯救他,教会薇拉正确呼吸、用健康体魄和独立思维对抗荒诞世界。在追车戏最后一幕,鲍勃为亲情放下对暗号的执着,与女儿拥抱,这一情节不仅是笑点也是泪点,引发人们对身份和相认的思考,展现了人性中温暖和希望的一面。

PTA通过《一战再战》对品钦小说的改编,以独特的改编手法、深刻的主题挖掘和对荒诞世界的呈现,展现了与荒诞现实对抗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传递出人性中温情与希望的力量,让观众在荒诞的世界中看到一丝曙光。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