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外西北”,我造访了哈萨克斯坦旧都
日期:2025-11-14 17:27:54 / 人气:8

近期,作者踏上了曾经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的“外西北”土地,深入哈萨克斯坦,以阿拉木图为中心走访周边城镇,见证了这片土地如今的模样,也感受到其发展的复杂与多样。
“外西北”:历史割让下的地理分区
晚清时期,沙俄凭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我国新疆割走了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所谓的“外西北”。其地形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巴尔喀什湖以南、天山山脉以北的“七河地区”,包含三分之二的伊犁河谷,是中亚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之一,如今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另一块是天山西麓及河谷地带,主要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七河”指以伊犁河为首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如今只剩五条)的流域,沙俄得到“外西北”后设立了七河州。如今七河地区尚存五河,其中伊犁河最为重要。七河地区中,天山北侧一线和伊犁河沿岸条件相对较好,而最大的巴尔喀什湖周围荒漠化严重。
“废都”阿拉木图:发展停滞与贫富分化
城市格局与交通困境
从飞机上看,阿拉木图几乎没高楼,城市摊得大,都会区人口两百万,面积比上海市还大三分之一。市中心多是方方正正的街区,由四栋赫鲁晓夫楼围合成,中间是绿地和停车场,郊区则多是自建小木屋,道路狭窄不规整。城市缺乏立体交通,地铁2011年才通车,既不通机场也不对接火车站,立交桥、高架路罕见,堵车问题常态化,尤其是早晚通勤。今年9月30日晚,阿拉木图足球队主场迎战皇家马德里时,交通几近崩溃。此外,阿拉木图空气污染严重,汽车尾气呛鼻,这与当地石油炼化能力不行、油品质量堪忧有关,新能源车在当地偏少。
城市发展失衡
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吸引大量年轻人口流入,人口超过规划承载上限,但城市基建未随之升级,多数设施停留在苏联时期。迁都后,新都阿斯塔纳得到大量财政倾斜,后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而阿拉木图经费不足,城建几近停滞。城市呈现“折叠”状态,由南向北地势降低,居住条件和基建水平也不断降低,分为“欧洲区”“亚洲区”和“非洲区”。南城区集中了多数高层写字楼、博物馆等,地势高、空气质量好、交通不堵车;往北则是豪华别墅等;再往北是伊犁阿拉套国家公园等旅游胜地,居住条件堪比瑞士、奥地利;而北城区则是穷人聚居区,基础设施破旧。
生活成本与商业环境
餐饮方面,阿拉木图价格不算贵,但中国人大多难以适应哈餐,市中心有不少中餐馆,也有火锅、川湘菜等。下馆子人均七八十元,景区溢价不严重。公交和地铁单程1.6元,与国内差不多,早晚高峰拥挤程度也类似。叫车方面,非高峰期10公里以内通常20元,高峰期价格翻倍且易堵车。住宿性价比低,高端酒店价格普遍600 - 900元一晚,青年民宿几十元一晚,中档酒店选择少且水平一般。购物方面,大型商超食品饮料价格与国内相当,电子配件价格较高。居民月收入中位数约6000元人民币,日子只能算凑合。不过,当地音乐、艺术与足球给城市增添了别样色彩,室内乐团音乐会票价亲民,艺术博物馆展品和布展水平高且门票便宜,足球队水平高、球迷氛围好。
环阿拉木图贫困带:发展滞后与人口流失
周边城镇的荒凉
原本计划前往的巴尔喀什市处在半荒废状态,湖西岸没有适合游客久呆的地方,湖滨地段荒凉。库纳耶夫市毗邻卡普恰盖湖,定位类似北戴河,但过了夏季街上难见人影,市容亮点不多。伊塞克镇位于山谷出口处,有绿松石色的小湖,但不过是个大农村,若在国内可能会被打造成旅游古镇。这些城镇街上行人稀少,基本看不到年轻人。
大城市虹吸与城乡差距
我国普遍存在的大城市虹吸现象在哈萨克斯坦依然存在。七河地区宜耕宜牧,是中亚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但哈萨克斯坦农业粗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导致环阿拉木图贫困带出现。除了阿拉木图外,“外西北”的七河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差,同样一条伊犁河谷,哈萨克斯坦一侧的植被比中国稀疏得多。阿拉木图因基础设施升级跟不上人口聚集速度,陷入大城市病,除南城区外,其他城区远不如中国普通地级市。而“外西北”的山地部分,有待后续有机会去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拜访。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在曾经的“外西北”,我造访了哈...11-14
- 人工智能真正落地从广告开始11-14
- 送走孙东旭,俞敏洪的宿命?11-14
- 65岁图灵奖得主终于不用向28岁辍...11-14

